Thursday, August 16, 2018

布施- Dana

今天突然心血来潮,想要谈谈布施~对于一个佛教徒,相信对“布施”这两个字并不会感到陌生。我不是讲师,所以也不是在说教什么的,只是存粹分享对布施的心得。布施,梵语成为Dana,有着给予的意思。施以舍以利。我还记得,有一次在辅导员例常培训,也就是芯灯计划的课程消化的呈现的时候,老师问了个问题。“既然你们说给予就算是布施,那么请问如果我有心给你一包毒品,邀你一起吸食,请问那算不算布施呢?” 我们顿时捂住了,老师看到我们呈现的盲点。所以过后我们翻回成佛之道,才知道原来一个正确的布施应该从两个层面去探讨。(一)布施的起心动念,(二)布施对其他人的影响。是的,这两个也是世间善法里的“行为有善有恶”是一样的。

谈到布施,就让我想到小的时候,家人会常去庙里拜神。当然有一个比较普片的现象,就是庙的门口周围都会有一些乞丐。当时就觉得他们很可怜,就问了阿姨和婆婆,“为什么他们要坐在门口,不回家呢?"我记得当时阿姨给予的回复是”他们可能发生一些事情,所以没有家回去。“然后我阿姨就给我一些硬币,叫我给他们。我当时候就把硬币分配好,然后一个乞丐的罐子里放了两个50仙的硬币·,当时候心里是莫名的开心的。可能因为当时候还没真正学佛,所以不懂那是行善所发起的欢喜心。我记得小的时候我有存钱的习惯,多少都会存下一些硬币。所以每次听到要去庙里拜拜,都会很开心,因为想到把钱递给乞丐时的那份喜悦感。我很感谢我的家人,因为是他们鼓励和培养起我的布施心。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讲得一点都没错,的确善心是从小善开始培养起的。从小善开始做起,然后慢慢累积到最后善法的功德就很大了。不只是行善,存钱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政纲老师在芯灯计划时一直提起,一个人如果一直说要等到有钱了才来行善,那如果等到他真的有钱了,他也不会行善。因为连小善都不愿意做了,何况是大善呢?当然,这句话就让我想到在面子书看过的一个影片。那个影片是关于社会实验的,内容是一个人丢失了钱包,所以向路人借钱要塔巴士回家。结果求救了半天,还是没有人愿意借他。到最后很意外的,竟然是一位乞丐借了他。那位乞丐无条件的把一天乞讨的钱都给了他。隔一天,那个人竟然拿了两百美元去回报那个乞丐,并给他一个拥抱。我看到了那个影片觉得很感动,因为这个结局是意想不到的。原来有时候拥有比较少的人,往往愿意付出更多。可能是因为他们更加懂得珍惜和能够体会没有钱的困劲吧,所以不愿意和不忍心看到别人也跟自己一样受苦。所以,其实我们可以学习的对象其实很多,每个人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谈到布施,可以被剖析成三种,也就是财施,法施和无畏施。当然,在大智度论里面,其实布施也可以剖析多一个,也就是烦恼施。那我也来分享这几个布施类别。第一个,财施,也可以剖析为内财施和外财施。谈到布施,很多人第一次听到,都会解释为给予钱财上的帮助。其实没有错,钱财和物质上的给予只是布施的一部分,也就是属于财施的外财施。那什么是内财施呢?内财施最明显的就是捐血,或者头发,器官等。只要给予属于身体的一部分,那就属于内财施。说到捐献器官,其实我有考虑过。因为我认为人死后,我们的色身也会腐烂,不如趁腐烂前,捐献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因为世间万物都空无自性嘛,所谓的空无自性指的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因缘条件组合而成,并没有实体可得。所以既然是因为条件具足而生,那有一天也会因条件因缘具足而灭。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也不用太过于执着于我的色身,因为它是不圆满的。当然,我还没有成佛,所以没有圆满的法身。所以,只要我的家人同意,我便会签下器官捐证的证明书。那什么是法施和无畏施呢?法施指的基本上就是知识层面的布施和分享。当然,更加殊胜的法施是指佛法的分享。无畏施简单来说就是给予心灵上的安慰。比如同伴在遇到害怕的事情时,可以给他安慰或者陪伴,让他得到心灵上的寄托,这就是无畏施。当然,持戒就是最好的无畏施,因为别人知道他们不会被你伤害。那什么是烦恼施呢?其实我也不明白,还盼望有哪位师兄可以为我解答。

世间善法或者入世间善法的修学,也就是三福行和六度四摄法。不管是世间善法还是入世间善法,布施肯定是排第一个。三福行是布施,持戒,修定。六度波罗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四摄法是布施,利行,爱语和同事。一开始我会觉得好奇,为什么布施是排在第一个呢?是不是有什么含义呢?过后请示了老师,才明白原来布施那么重要是有原因的。在三福行里的行布施,是因为通过布施种下福报,在日常生活上不缺物质的需要,才能更加专心修学佛法。相反的,如果一个人生活起居都有问题了,那烦恼应该不少。既然烦恼不少,那就不能专心的修学佛法,对修行也是一种障碍。那在行菩萨道布施也是排第一,为何呢?这是因为通过布施跟众生结下善缘,所以以后比较容易度众生。那理清了布施的重要性,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增上生心的布施和菩提心的布施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其实这两个行持的内容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发心。怎么说呢?行持增上生心的布施是有要求回报的,就是希望通过布施,种下更多福报。因为增上生心是希望明天会更好。那么菩萨道里行持的布施其实是不求回报的,也就是三轮体空的。菩萨行持的布施其实是为了众生,念念不忘众生。不过其实这两个发心都没有问题的,只是后者会比较究竟。

其实自己也有常到吉隆坡参与营队,所以也会经过TBS,也就是吉隆坡的巴士站。在那个巴士站其实也有不少乞丐。只是说来惭愧,现在的我比较少递钱给乞丐。不是因为我吝色,而是因为我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只是希望我写完这篇文章后可以提起心力,以后看到那些又需要帮助的人,也会尽量去帮助他们。其实还有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很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也就是环保。我当时特别喜欢分类垃圾,然后把不一样种类的垃圾放进不一样的环保箱里。为什么呢?因为小学的道德教育课有上到,然后还记得老师一直叫我们背,什么颜色的环保箱放什么种类的垃圾。还记得以前的油站都会有这些环保箱,所以每次听到我阿姨讲要去打油的时候就会很兴奋,那好自己家的垃圾,然后到油站去分类。现在想想,我也有好一段时间没有分类垃圾了。是不是该开始为环境付出与贡献了呢?



Wednesday, August 15, 2018

承担前VS承担后

相信对于大专佛学会,“承担”这两个字其实并不陌生。我几天前刚从全思回来,还记得在营队的时候也有谈到何为承担。很显然的,每个人对于承担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再怎么不同,也只是限于字面上的不同,不过核心意思是一样的。那到底什么是承担呢?在全思的座谈会中就有谈到,承担其实是有使命感的。承担不只是因为有职责所在,所以为了做而做。其实承担是自愿性的,由内心发起的,也同时有着延续的含义。还记得有首佛曲”承先启后“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唱的,”因为感动,所以感恩,因为感恩,所以延续“,这何尝不是承担和延续的美妙之处吗?所以身为大专佛青的我们,应该时常深思,何为承担?承担的意义在于哪里呢?

两个月前,我正式卸下了第十届金宝拉曼大学佛学会弘法组组长一职。我承担的因缘比较奇妙,因为我承担弘法组组长的同时,也承担着辅导长一职。准确来说,我还没有上任弘法组组长时,就已经承担着辅导长一职。一年前AGM的场景,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我记得我当时第一个候选人的身份不是弘法组组长,而是主席。是的,当时候我竞选主席,很显然的,我落选了。不过我并不失望,因为在我内心很清楚的知道,弘法组组长才是我最重视的。我还记得,竞选弘法组组长的时候我给的竞选誓言:(一)我承担过第九届弘法组组员,我对于弘法组的运作相当了解。(二)我看见了前一届弘法组的不圆满,如果我成功上任后,我会努力改善。(三)我想要让跟多人看到和感受到佛法的好。是的,当时候我成功以最高票上任了第十届弘法法组组长一职。我必须承认,我当时后内心是高兴的,当然当时所起的慢心也不会小到哪里去。慢心逐渐的瞻仰着我内心的自大,我当时候认为我自己是很了不起的。

理事改选后的一个月,我收到了不少学长自己佛学会同事对我的质疑。这是因为以前到现在,从来没有人一次承担两个职位,更加何况是弘法组组长兼职辅导长。甚至有位学长,想尽办法,找了老师和前任辅导长,就是要把我从辅导长的位子拉下来。她给的理由是,我不够稳重,再承担下去辅导团会关门大吉。那位学长是五届的副主席,第六和第七届的主席,所以说出来的话多少是有分量的。我当时候的心情是不好受的,我想不透为什么我的能力会被人家质疑。现在想想,可以整理出其实当时是因为对自己的不了解,再加上慢心的滋长。的确,我当时候的能力是有限的,再加上我的心态也不正确,因为好要名利。其实现在想想,其实烦恼总的来说有无名和爱染。无名是知见上的烦恼,而爱染是情感上的烦恼。过度于追求名利,会使自己堕入烦恼的苦海里。

先从承担辅导长说起吧。缘起是这样的,在我加入辅导员的第二个学期,大约半年左右,前任辅导长就来找我谈承担辅导团一职。当时候的我是又惊讶又兴奋。为什么呢?惊讶是因为当时候比我有能力的学长多的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前任辅导长找上我。高兴的是,因为一向来我都觉得辅导长这个位子很了不起,所以如果我能当上辅导长,那该有多好。我就在这两个想法中纠结了一段时间,过后我给予的答复是我愿意承担。其实承担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也就是虚心学习。就好像空杯子的理论,每次的新学习前都应该把里面的水倒掉。我们的心也应该要像海绵一样柔软,能吸水,也能排水。这个关键心态恰恰是当时候我缺乏的。当上了辅导长后,有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感觉,所以不知不觉的我也我行我素了起来。好吧,事情果然不出所料。很快的,我也收到了很多辅导员对我的不满,因为我带他们带得很强硬,不够人性化,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为他们着想等。很快的,我被前任辅导长约出去“喝茶”了。我当时候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缺乏觉知,所以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在我上任了辅导长不到两个月,变接着上任第十届弘法组组长一职。工作量更加不用还说了,双倍。我承担弘法组组长和辅导长的因缘其实很不一样。此外,弘法组和辅导团其实很不一样。当我上任辅导长时,辅导员已经有很多资深的学长在里面了。而弘法组呢,由于是新的一届,所以承担的人选也会是新人。我的弘法组的组员总共有十三位,由性格不一样的学员而组成。弘法组的工作范围是负责佛学讲座(一个学期平均有三个),佛学班讲师和流程,成佛之道课程等。我还记得,一开始承担弘法组组长是第一步是想要搞好弘法组组员的凝聚力。因为我认为,只有搞好凝聚力过后,我们才能更有效的谈和调整弘法组的大方向。的确,在这承担的一年里,我可以很骄傲的说,我做到了!弘法组的凝聚力可以说比其他的小组来得理想。当然,再承担的过程中,有成就,当然也会有遗憾。是这样的,弘法组的其中那个一个目标是提升佛学会会员的学佛风气。这个我没有很有效的做到。我给我自己找的理由是,一年的时间真的太短了。承担的一年里,半年是拿来摸索的,还剩下半年承担。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性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在修持上下功夫,所以提不起大家对三宝的信心。我做到的是提起大家对学佛的兴趣而已,不过我认为可以再进一步的。还记得每次的弘法组会议都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因为我认为会议时间太长只显示没有效率。开会前面半个小时是拿来谈公事,后面半个小时是拿来谈Bonding Trip. 所以弘法组每个学期都会有属于自己小组的Bonding Trip.

在承担的过程里,其实如果有用心,是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不足的。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做到圣严法师所提倡的“四它”。所以说办活动的同时,也要学佛,这很重要。因为有佛法就有办法。众生都在三支中流转,也就是惑,业,苦。苦是果报,那惑就是起因。也就是三重因缘里的果从因生。惑其实就是烦恼,业是身口意的造作。在承担中,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就是烦恼里的无名。无名指的是对真理的不了解。所以,因为不了解,所以产生爱染,也就是情感上的烦恼。有了烦恼,会影响我们身口意的造作,种下不好的因,所以到最后感召到的当然是苦果啦。回向文里的“愿消三障诸烦恼..."的”三障,其实指的就是惑,业和苦。
在我承担的过程中,也有遇到许多问题。感恩我的法侣们的用心陪伴,以及耐心的听我抱怨。如果没有他们,也应该不会有今天的我。

还记得在全思时,有跟一位已经毕业了的理大佛学会资深辅导员谈过赛选辅导员的资格。那位理大的学长也是我满欣赏的一位学长,因为她对佛教的发心的愿力是值得我学习和随喜赞叹的。赛选辅导员也是我懊恼了一段时间的问题。不过她给我的回复就那么简单却很有效的一句,如果有心,辅导团就欢迎他们!后来想想,的确。在佛陀时代时,如果有佛陀的弟子想要出家修行,佛陀也是同意和答应为他们剃度。因为如果目的和动机是单纯的,是为法而来的,自然而然的就会留到最后。相反的,如果不是为法而来,动机不纯的,自然而然会因为不能适应而离开。多么有智慧的回答!看来我要多向那位学长学习了。

最后的最后,不要认为承担是浪费时间的。用心的承担,终究会成长。在承担的过程中修福修慧!我不敢说我承担了过后变成我一个和完美的人·,我只能说,我承担后学会了如何接受他人的批评和自己的不足。

加油!


Monday, August 13, 2018

学佛前VS学佛后

还记得上次写部落格应该是中学初中一的时候吧,距离现在应该也有八年的时间了。初中一的时候没有自己的电脑,家里也只有一台电脑,所以我都是利用在学校上电脑课的环节在部落格写文章。那时候部落格挺流行的,很多人都在部落格写文章。不过也因为部落格对于某些人来说是蛮隐秘的,所以通常都会在家里写。而我当时候在家里是被禁止用电脑的,所以只好在电脑室写了。还记得那时候我因为在电脑室写部落格二倍同学嘲笑,当时心里觉得挺不是滋味的。所以当时也只是在部落格写了一段时间而已,过后都没有什么在部落格写文章了。至于为什么事隔八年后我又有这个兴致再写呢?是因为我无意间浏览到我一位蛮欣赏的法侣,她到现在还在坚持在部落格写文章,坚持做着她喜欢做的东西。我何尝也不是这样呢?我常告诉我自己,自要是自己喜欢的,而且是如法的,就应该去坚持和追求。因为无常,所以学会更加珍惜和爱护。所以我,就决定开始继续写文章啦~

我的标题是“学佛前VS学佛后”。的确,现在想想,我学佛到现在,没真正的整理我的学习心得。心是很散乱的,如果没有定期往内观,就会去执着和抓外面的物质。先谈谈学佛前吧。我接触佛教的缘起应该是在小学吧。这就要从我的家庭背景说起。我从小就跟我的外婆和阿姨住,准确来说应该是从一出生吧哈哈。为什么呢?因为爸爸妈妈要做工,不方便,所以就交给我的外婆咯。所以我的成长过程跟别人有点不同吧,不过我非常感恩这个因缘·,后面再来谈为什么我这样说。先从我的婆婆说起吧~我的婆婆是中年的时候开始学佛,到现在应该有几十年了。婆婆是从信愿入门的,简单来说就是念经,去做厨房阿姨等。小学的时候,我婆婆就带我去佛教会参与供修,也就是拜忏,念经等。可是那个时候我不是很相应,因为我不懂拜忏和念经的意义·是什么,再加上有年龄层的差别,念经的多数都是年老的菩萨。不过我也是懵懵懂懂的念了好几年。现在想起,也感谢当时候的我单纯的念经,因为累计福德的因缘,所以现在的我才有因缘的福报继续学佛。到了中学,我继续参与学校的佛学会,乃至大学,也就是现在的我。所以我非常尊敬和崇拜我的婆婆,甚至把她当着是我第二个妈妈。她也是我一位非常好的善知士,也感恩她现在还健在。此外,也想感谢我的阿姨给予我的照顾,没有她,我也上不到日新国中。我也还记得,小学写作文的时候,我写我最敬爱的人是我的阿姨。

学佛的缘起谈完了,现在来说说我学佛前的情况吧。中学的时候,也被称为青春期,也是大部分人最开心的时候。其实在中学的那段日子,我过得不怎么开心。当时候,我人际关系很糟糕,我也明白是我自己的问题。可是当时候还没真正学佛,所以不懂得要如何去改进和转化自己的烦恼,所以有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有句话是这样讲的,人见人爱,可是当时候的我·,是人见人恨。我的存在,给人家起了很大的烦恼。其实那时候的我,性格很有问题,也收到了很多人对我负面的回馈,甚至遭受到很多人的杯葛。先来说说当时候我的性格怎么样吧。自大,自以为是,懒惰,没有礼貌,喜欢玩弄他人,甚至是老师眼中的文体学生。中学时我就读日新国中,是间名校,成绩和课外活动在全槟都是第一,在全国也有相当不错的排名。所以当时候的我,就是个问题,不知成绩一落千丈,品行也有很大的问题。当然,纪律室也变成我第二个家。有好几次,我想要改,可是可能因为惰性吧,所以没有一次下定决心去改正。

中学领完SPM成绩后,成绩非常不理想,更加别谈想上政府大学了。所以到最后选了UTAR KAMPAR. 也非常感恩,现在读着的科系是我有兴趣的。谈到性格,也不是我学佛后就马上见效的。学佛后,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学着去面对,接受,处理和放下它。学佛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脚印。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经典里面有提到,得人身的几率的确少之又少,有几个故事可以形容,比如须弥山喻和盲龟喻。听闻佛法也要离八难,真的很难得。现在看回来自己,真的是何德何能和有很大的福报才能听闻佛法,修学佛法。佛陀的弟子有分为两类,也就是法行人和信行人。而我,就是属于法行人,喜欢研修和探讨法仪。可是政纲老师曾经说过,法行人有点危险,因为很容易起我慢心,换句话说也就是自大。我慢心其实是很恐怖的,因为他会骗自己说没有我慢心。此外·,法行人也比较缺乏对三宝的信愿,信心。这说得一点也没错,我自己也验证过了。怎么说呢?当我在经历低潮或者遇到比较大的瓶颈的时候,我发现我对三宝的信心也不怎么提的上来。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我可能懂得很多佛法,可是缺乏的是把佛法熏入内心,把它用在生活上,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质。所以现在我也尽量在行持上下功夫,提升自己对三宝的信缘,体现出佛教徒应有的素质。说到人身难得,其实之前在遇到很低潮的时候也会有自尽的念头。但是很感恩自己有修学佛法,所以有少少善根。因为在有自尽的念头生起的时候,佛法也会同时提起。告诉自己,人身真的很难得的,因为只有人才可以修学佛法。有了色身,才能精进用功。此外,自尽也犯了五戒中的第一条,也就是不杀生戒。因为我们的生命不是自己的,是父母给的。在四重恩里面,父母恩也是排第一的。

佛法那么好,知道的人那么少,误解的人却那么多
其实修学佛法过后,才发现到佛法的好,不能完全用文字表达。那么人家常问佛法到底有什么好呢?就好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如果还是坚持要我回答,那我给与的回复会是更加认识自己吧!在学佛,承担办活动的时候,其实可以发现到自己的不足。再加上同行善友的鼓励和陪伴下,更加勇于面对和改善。这是不容易的,因为往往我们会认为自己很棒,所以在看到自己的不足的时候都会选择无视和逃避。很正常,因为我们都还是凡夫,都还不能够完全自觉,何况是觉它呢?佛法是圆满的,但是佛教或者佛学会是不圆满的,因为是由人组成的。很多人认为学佛对未来,也就是就业没有什么帮助,换句话说就是“找不到吃”(福建/潮州话)。但是以后出去就业,也得跟同事相处啊,这就是把佛法用上去的时候了。一个再优秀的人,如果不懂得做人,出了社会后,还是会到处碰壁的。成佛之道第三章里面有个记诵,坚忍持净戒,众福皆所归。持戒是不容易的,因为外面的诱惑的确太大了,再加上我们都是有五欲的凡夫众生。就好像丘井空聚落,朽故寂无人。所以要时时刻刻保持正念,提醒自己修学佛法。
还记得之前自己为了感情的事情忧郁了好一阵子。现在想想,也不过只是追不到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如果当时候把忧郁的时间拿来修学佛法,拿来提升自己那该有多好。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如果有一天真的追到了喜欢的那个人,也有能力给她更好的生活。感情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妥当,那也是一种烦恼。所以现在想想,其实单身也可以很好,可以沉淀自己。自己对另外一半理想的伴侣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只是希望自己未来的伴侣可以是有学佛的,那么就可以一起学习了,还有愿意接受我的梦想和陪我一起面多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对我来说,外貌并不重要,因为是会改变的,再加上我自己长得不怎么好看哈哈。

总的来说,我不敢说我学佛后变成一个很优秀的人。不过我敢说,我学佛后,我变得更快乐,更加自在!